苏州市安新控虫服务有限公司

关于安新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电话:0512-68317426

手机:13073391316

传真:0512-68317427

地址:苏州市高新区滨河路588号2幢B809室

免费服务热线:​0512-68317426

不断开展虫害生物学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


一、我国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现状


1.资源研究

我国生物天敌资源丰富,已研究证明有价值的包括昆虫类33个目200多个科,主要有蟑螂目、蜻蜓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脉翅目、双翅目食蚜蝇科的一些种类,蜘蛛类以及捕食螨类,有益菌有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MLO、线虫、鸟类等。

2.生产应用

研究并应用于生产的有赤眼蜂、松毛虫黑卵蜂、平腹小蜂、天牛肿腿蜂、草蛉类、瓢虫类、蜘蛛、蠋敌、白僵菌。已能批量生产的苏云金杆菌(Bt)杀虫剂粉剂16种,液剂12种,用于防治粮、棉、果、疏、林等作物上20多种害虫。斜纹夜蛾NPV杀虫剂一明瘟一号,黄地老虎GV杀虫剂及菜青虫杀虫剂等9种昆虫病毒杀虫剂均已注册使用,在南方每年应用白僵菌大面积防治林区松毛虫和东北地区玉米螟。中试阶段的有绿僵菌(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天牛、蝗虫等),淡紫拟毒霉(主要用于防治大豆孢囊线虫和烟草根节线虫)、虫霉和蜡蚧轮枝霉等。新的生物资源农药的研究日益深入,生物源农药是利用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对害虫或病原菌具杀伤作用。生物源农药包括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目前已研究并能人工完成的植物源农药有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胡椒碱、墙草碱、千日菊酰胺等胡椒酰胺类化合物,三噻吩、软骨藻酸、红藻氨酸等谷氨酸类似物,动物源杀虫剂如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蠹蛾、二化螟、棉红铃虫、舞毒蛾等20多种,昆虫性信息素已研制成功。这些研究与应用成果从总量上不算多,仅个别品种应用相对丰富,在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中,生物防治所占的比例较低,而化防占有举足轻重的比例。


二、生物防治意义及发展趋势

1.生物防治意义

在病虫害防治中,我国倡导”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综合防治的方法有检疫、农林业技术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规防止新的危险性病虫害和杂草输入或输出。

农林业技术防治是根据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影响数量消长的因子,通过栽培管理、抚育间伐和株伐等一系列措施来改变病虫害的适生条件,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发育,达到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物理机械防治是根据害虫的某些习性,利用多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防治害虫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用农药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在几种防治方法中,往往过度依赖化学防治,其他几种方法基本不用,因此造成了病虫害的抗药性大大提高和环境受到污染,为杀灭病虫施药浓度加大,污染再加剧,陷入恶性循环。

在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中,生物防治以其对人蓄安全、不留残毒,无副作用,不污染环境、天敌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的特点,十分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理念。专家学者研究指出,综合防治五种方法措施是要分先后的,必须改变目前偏重依赖化学防治的局面。林农业技术防治是第一道防线,主要是预防性的,生物防治是第二道防线,利用天敌调节有害生物,使其在某段时间内保持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化学防治是第三道防线,是在保护和利用天敌的基础上,应急控制病虫害的措施。

2.生物防治发展趋势

在过去五年间,世界生物杀虫剂的需求量以每年9.9%的速度强劲增长,由2005年的6.7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10亿美元,而同期传统化学合成剂需求则以年均1.5%速度递减,从260亿美元降至2010年的242亿美元。2010年亚洲生物杀虫剂需求将达到1.2亿美元,平均增速为12%,生物防治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三、生物防治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生物防治的群众认知度

新闻媒体、农林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大规模宣传推广生物农药,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和掌握生物农药的杀虫机理和施用技能,转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治观念。

2.加强技术监督,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

继续强化农药残留监控措施,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部门监督检查,全面禁止甲胺磷、甲基1605、久效磷等高毒农药在生产上使用,开展相应的专项检查活动,确保常规农药质量不下滑,力争高毒有机磷农药在市场上不出现。

3.增加投入,提高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

政府相关部门应增加生物防治的推广使用经费,技术指导部门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绿色农药,科学设计耕作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让生物防治在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电话:0512-68317426

手机:13073391316

免费热线:0512-68317426

地址:苏州市高新区滨河路588号2幢B809室

技术支持:易动力网络

苏ICP备11059551号

版权所有:苏州市安新控虫服务有限公司  

官方微信

微信二维码